大明英华_第116章 有请徐光启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第116章 有请徐光启 (第3/3页)

海珠心道,那就对了,时间线没记岔,这人我也要。

    孙元化呀,晚明以举人、而非进士之身官居二品的人,能有几个?

    何况后来他巡抚登来时,对辽将还是不错的,发生关宁铁骑胖揍东江战魂那样的晚明第一内斗丑闻,也不好过分怪他判断有误。

    徐光启的门人,东江镇的同情者,打建奴的鹰派,这样的人,怎能不到我的碗里来?

    郑海珠于是恳切地望着黄尊素:“那就请黄老爷,也帮着请询徐翰林,孙老爷可否来指教一二。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风里有一丝清凉之意了。

    即使靠近打铁坊,卢象升也觉得,额头与面颊,都在初秋微风的轻拂下,没有了躁热之意。

    卢象升等候在门口,先看到两个孩子出现从复园的主屋转进来。

    由于母亲姚氏的推动,黄宗羲已成为文武皆通的卢象升的迷弟。

    这个七岁的男孩子,现在恨不得成为卢公子的贴身跟班,与他一起尝试各种有趣的水火与兵仗实验。

    “卢大哥,这是徐惠珍,学校用的《几何原本》,就是她阿爷笔受的。”

    松江话管祖父叫“阿爷”,“笔受”则是翻译的意思。

    徐光启的孙女,徐惠珍,落落大方地朝卢象升行了个礼,目光已粘在他手中的合机铳上。

    “卢公子,你们这个鸟铳,仍是火绳点火吗?”

    她今年刚满九岁,说话的嗓音还带着明显的稚气。

    卢象升却被这娃娃音问得一愣,好奇地反问道:“惠珍小姐,难道还有旁的点火法式吗?”

    “惠珍说的,是燧发铳。”

    郑海珠的声音响起来。

    她身后,黄尊素和郑芝龙,陪着一位长者走进院子。

    那长者年近花甲,须发黑白掺半,个头瘦小,甚至还没有郑海珠高,但凹陷颇深的眼眶里,目光灼亮如炬,加之鼻子略有些鹰钩,使他看起来颇为精明。

    好在他面带和蔼笑容,眼角与唇边的皱纹都往上舒展,一派仙风道骨之气,便将那份鹰鹞的老辣犀利,盖住了。

    卢象升估摸着,这位便是徐光启徐翰林,忙上前见礼。

    从京师回江南省亲的徐光启,今日是第一次见到郑海珠和她的伙伴们。

    不过,春天时经儿媳顾兰介牵线,徐光启已派遣曾与自己一同翻译《几何原本》的助手,来到郑海珠的学校做先生。

    助手任教后,给徐光启的信中,对松江这所新式学堂颇多赞誉。

    小孙女徐惠珍见到爷爷后,更是像个啁啾声悦耳的小黄莺一般,从郑姑娘教她把圣母玛丽亚画成观音娘娘、把出埃及记画成西王母升海开始,把郑姑娘的各样作为,讲了一遍。

    徐光启这个提倡“开眼看寰宇”、却不见容于守旧同僚的文臣,得知江南民间竟已开始出现这样思维开阔的年轻人,颇为惊喜。

    徐光启在朝中不党不群,反感党争。浙党领袖、当今首辅方从哲,去年利用京察手段大量排挤打压东林党文臣,令徐光启十分厌恶。

    此番回到松江,黄尊素来拜见他时,却并不啰嗦东林派的委屈,只坦诚而务实地阐述上海港像月港那样开关的紧迫性。

    徐光启对黄尊素这个东林子弟、宦场新兵,未免刮目相看。

    是以,黄尊素稍作提引,徐光启便爽快地让他陪自己来看看郑氏学堂里的火器研发。

    此刻,徐光启见卢象升这个后辈,亦与郑海珠一样,气品上乘,爱才之心更炽。

    他兴致勃勃地接过卢象升手中的合机铳,指着火门处道:“老夫的泰西友人利玛窦,曾提过,西人已有人改火绳击发,为打石击发。他曾请故乡的教民为他寻访图纸,可惜未有回音,利玛窦也往生了。老夫方才与郑姑娘提起此事,她说听来如燧人击石取火,倒是先给起了个名字,叫燧发铳。”

    wap.

    /122/122503/31386348.html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