流年如水_22、妹妹逃离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   22、妹妹逃离 (第1/3页)

    “还有你父亲,还有你哥哥,供养不起你读大学?”童真真问。

    她回答,父亲开车工资不少,但是在外面吃住,花费也大。哥哥不用说了,一分两分,余着结婚,他自己的钱他自己留着吧。

    现在住到他们家里,一家三口关系不错,就因为经济负担不大。冯有珍在农村里也能自己养活自己,家里非常简单,但也并不贫困。两个姑娘都想找事做,老冯是一家之主,见多识广,思维活跃。就对他们说,手工劳动赚不了几个钱,动手的生活她做不来。

    “那有什么可以做的?”童真真问。

    “其实最方便的就是做买卖,除了拿货,基本不动手。”老冯说,一个月有一大半时间在外面跑,沿途都是农村,收点山货太容易了,什么干蘑菇、干笋片、地木耳、板栗、核桃等等,家家都能找点。乡下人不是不吃,是那些东西耗油,计划供应少,所以情愿拿出来卖,他能够保证供应。

    冯有贵马上提反对意见,说如果能够开小店,还不如卖孩子的衣服。他们工厂有很多边角料,凭着他与妹妹的手艺,可以拼接成小裤头,小衬衣等孩子的时装。城里人虽然有工资,但是布票不够,一个人一年的布票,做不到一套衣服,只有旧衣服改制成孩子的服装,过年也想穿点新衣服吧。

    童真真想想有门儿,在冯有珍家家踩过缝纫机,给自己做汗衫睡裤什么的,不需要手出力的。马上就说可以干的。

    “逗你们玩着的,都不可以干。”冯有贵笑着说,“你们也不看看,现在是什么形势?农村里面,割资本主义尾巴,城市里面,反对投机倒把,小商小贩一律取消。就是开个小店,也必须工商局审批,要有固定商家供货,又要有门面房子,卖山货不可能,卖服装也不可能。”

    “手工劳动我也干不了,那怎么办?”

    听到姑娘叹气,冯友贵想起来了,说他们工厂的家属,都在干一种最简单的事情,用手不多,主要是靠脚,不过比较吃苦。

    几个人都问他什么事?听说剥蒜瓣,一起摇头,说不动手,蒜瓣皮子怎么剥得掉?就是家里做菜,剥一头大蒜,都是要动手的。

    冯有贵就说,听工人讲,哪里能像家里做菜,慢慢撕皮,一层一层的,带着辣味,手指甲都疼。照那样搞,一天十斤也剥不了,手指头的皮都要掉一层。他说腌菜加工厂的外包工需要量很大,他们要做糖醋蒜瓣出口。中午,他到工人家里去吃饭,看他们全家都在忙,也很简单,都是把大蒜头切掉,然后放在大脚盆里,用水泡一阵子,全部靠脚来踩。

    踩的过程中,大蒜皮挤压出雪白的大蒜瓣子,皮壳分离出来,漂浮在水面上,冲洗几次就成。所以,这是比较强的劳动。童真真马上就说她行的,让冯有珍动手她动脚,完全可以。

    冯有贵说,不是那么简单的,是赤脚踩啊,大蒜辛辣,刺激性很强,脚会疼的。

    童真真连声说:“不怕不怕,那也是一个锻炼,也是一种活动,不动手,只动脚,就是最后拣出一些薄皮,左手也可以做。”

    冯有珍还有点不放心,问是不是能够领到货物,一天能赚多少钱?哥哥说,厂家属院都在做,应该不难领货,有的说,家属比他们上班拿的都多,看来收益还可以。

    老冯也觉得这样的劳动能够胜任,他在家的时候,可以帮着拿货送货,不过,才回来几天,还要多养养伤,最少半个月再说。

    “哪里需要半个月,我现在手已经不疼了,真的,不信,明天我们到医院复查一下。”爷儿俩都说:“不急不急,明天就等着喝鱼汤吧。”

    张诚鼎头天到家的时候,父亲又去厂里加班了,两个妹妹自从阁楼上探头喊了一声,就缩回去了,只有妈妈心疼儿子,过年以后就没有见到,高兴坏了,一边打水给他洗澡,一边给他打蛋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