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十八章:蹊跷的课题组 (第1/2页)
A省理工大生物系就是后来的A省理工大生物学院,老院长叫孙铭远,曾在某种人体激素的人工合成方面很有建树,是老一批生物工程的专家学者。 他退休之后一直住在市郊的一栋老宅里,老宅的后院占地将近半亩,一半是池塘,一半是花圃,各种各样的动植物多不胜数。 鲍帅和大伟来到这里的时候,年过九旬的老头子刚刚在花圃里忙活完。 二人说明来意,老头将他们请到了书房,然后换了一身衣服,又让保姆给三人各泡了一杯绿茶。 鲍帅捧着绿茶喝了一口,只觉得回味甘甜,齿颊留香,全然不似一般的茶叶又苦又涩,不禁大奇。 见鲍帅喜欢,老头子笑眯眯地说道:“这可是我最近新捣鼓出来的品种,怎么样,还不错吧?” 鲍帅连连点头,又大大地灌下一口茶水,这才拿出平板电脑递给了老院长。 “孙老,这上面有两张照片,还请您看看,有没有什么印象?” 老头子带上老花镜,对着平板电脑仔细地看了片刻,渐渐地皱起了眉头。 鲍帅与大伟对视一眼,心中都生出几分希冀。 半晌之后,老头子把老花镜摘了下来,指了指第一张照片中间,那位穿着中山装,带着解放帽的中年人。 “中间这个应该是梁丙隆,原来我们学院的一位教授,在生物工程方面很有建树的。他左边那位是副教授刘春红,其他人都太年轻了,没什么印象,老头子我年纪一大记性就不成了……” 见孙院长的确认识照片里的人,鲍帅心中顿时燃起了希望,连忙追问。 “孙老,这张照片里有个水印,写的是1975年6月14日,A省理工大生物系基因工程课题组成立拍照留念。对于这个课题组您有没有印象?” 老头子想了想,突然露出几分尴尬的神色。 “当时我的确是在生物系当系主任,就是后来的生物学院。那会儿是特殊时期,大家都在忙着搞阶级斗争,几乎所有的大学都乱得很,除了少数几个国家项目外,其他的课题基本上都停了下来。” 鲍帅一愣。 “您是说这个课题是国家项目?” 老头子尴尬地摇了摇头:“不不不,你说的那个课题组不是国家项目。是这样,当时国家还比较困难,又赶上特殊时期,研究经费相当紧缺。 你们不知道,研究这东西必须要做试验,老是搞理论永远无法验证,只能是纸上谈兵。 所以啊,当时有些比较有抱负的中青年教授就偷偷在学院里拉队伍,通过个人关系或者特殊渠道,去接一些私人课题,你说的这个什么基因工程课题组应该就是这种情况。” “私人课题?” “所谓的私人课题其实就是接受一些资金,在大的研究框架下,进行子项目的研究。好比你是研究基因的,有人出钱在基因这个范畴里面选取一些小领域让你去研究,学术成果大部分归课题组,但是产业孵化成果就是别人的了。” 鲍帅瞪大了眼睛:“这不就是额外创收吗?那个年代还能这样的?” 老头子笑了笑:“都是些很有抱负也很有天赋的年轻人,总不能看着他们就这样荒废了吧? 而且当时学院也很困难,有了这些课题组,也能为教职员工解决一些生活问题,所以学院就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。” 鲍帅点了点头表示理解,又问道:“孙老,您对梁教授他们这个课题组有什么印象吗?比如他们的研究方向是什么?有没有做出什么成果?给他们投资的是什么人?” 老头子认真地想了想,然后摇了摇头。 “当时这样的课题组不少,而且不用向学院备案,这都过去四十多年了,实在没什么印象。” “您再回忆回忆,这个课题组有没有什么问题,或者有没有什么怪事发生?” 鲍帅不甘心地追问。 老头子看他一脸焦急,也不好直接拒绝,便又仔细地思索了一翻。 “哦,你这么说我倒是想起几件事来。” “什么事?” 鲍帅迫不及待地追问,差点从椅子上跳了起来,还好大伟见势不对拉了拉他,才让他清醒过来。 老头子涵养很好,并不见怪,笑呵呵地说道:“是这样的,当时国家还没有改革开放,整体环境还比较封闭,生物学又是冷门专业,所以大多数私人课题组都是接一些养花种草的小活,钱也不多。 但是梁教授这个课题组好像不一样,我记得当时他们一次性给学院交了一万块钱,还买了大批的实验器材,惹得很多老师眼红呢。 要知道1975年人均工资才三四十块钱,一万块已经算是天文数字了。” 虽然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,但是“万元户”这个赫赫有名的称谓鲍帅还是知道的